南大与农场设起步公司 牛蛙皮提取胶原蛋白做医疗护肤品
南洋理工大学生物科学院研究员谢伟昇(右)手上拿着一瓶活性胶原蛋白,源自一张张不起眼的牛蛙皮。他与裕廊牛蛙场负责人阮晓曦已成立起步公司,将这种高质量胶原蛋白投入商业应用。(曾道明摄)
这是本地少数由高等学府与农场合作研发的计划之一,若合资项目成功,有助于为从事传统粮食生产的本地农场,开辟一条往价值链上端转型的发展途径。
牛蛙不仅可成为桌上佳肴,蛙皮内的丰富胶原蛋白也具有广泛用途。南洋理工大学研究人员与裕廊牛蛙场合作成立起步公司,利用一般多被丢弃的蛙皮提取胶原蛋白,用于医疗、研究和护肤等领域。
这是本地少数由高等学府与农场合作研发的计划之一,若合资项目成功,有助于为从事传统粮食生产的本地农场,开辟一条往价值链上端转型的发展途径。
本地唯一的牛蛙场裕廊牛蛙场(JFF)第二代接班人阮晓曦(33岁)说,这项研究对农场而言是一大突破。
“我们这种农业生产属于第一产业(primary industry),但新加坡的牛蛙市场已经成熟,甚至出现饱和状况了,要扩大市场相当困难。我们一直在寻找突破局限的发展方向,而牛蛙皮研究的成果让我们有了一个转向更具价值的高端产业的契机。”
养殖约两万只牛蛙的牛蛙场每天宰杀1200只到1500只牛蛙,除了人们熟悉的田鸡肉和可制作雪蛤的输卵管,皮和其他部分并没有太多利用价值。阮晓曦去年开始推出口感类似薯片的炸蛙皮,不过消耗的蛙皮不多,因此大部分还是投入垃圾堆中。
市场供研究胶原蛋白极贵
南大生物科学院副教授李开洋(43岁)和研究员谢伟昇(33岁)约两年前展开的研究,却意外发现牛蛙皮蕴藏的价值。
谢伟昇接受《联合早报》访问时说,研究最初的目的只是为了寻找生物科学研究所需的胶原蛋白。
他指出,多孔结构的活性(bioactive)胶原蛋白是让细胞生长的“支架”,市面上供研究用途的胶原蛋白大多来自牛、猪和老鼠等动物,但价格非常昂贵,一克胶原蛋白市价高达2000元。若要进行大规模和长期的研究,就必须寻找较便宜的胶原蛋白。
“我们想到尝试从本地农场着手,看有没有适合我们使用的材料,于是就找了牛蛙和多种鱼类的皮进行研究。这个做法的另一个好处是粮食既然能安全食用,从动物身上提取的胶原蛋白也会是安全的。”
蛙皮可提取相当多
优质胶原蛋白且成本便宜
他们发现每片蛙皮可提取相当多的高质量胶原蛋白,加上成本相对便宜,具有扩大规模生产的商业价值。
谢伟昇和李开洋去年初向阮晓曦提出合作建议,并于去年8月与一个海鲜供应商,以及一家现阶段不愿透露身份的跨国企业合资,正式成立“Collagreen Tech”公司,运用南大自家研发的科技提取牛蛙皮中的胶原蛋白,研发高价值产品。
谢伟昇和阮晓曦说,牛蛙场目前已开始售卖加入牛蛙胶原蛋白的驱蚊剂,公司也正尝试申请标新局拨款,将研究成果商业化。由于目前仍处于初始阶段,他们不愿透露具体详情,但表示发展计划包括进军医疗和护肤品等领域。
阮晓曦透露,她曾经探讨过从雪蛤提取胶原蛋白生产护肤品,或出口蛙皮制作的皮包,但这些计划并没有成功,因此当南大研究人员告知牛蛙胶原蛋白的商业潜能时,她非常惊讶和兴奋。开拓发展新方向的过程,令她意识到与具备先进科学知识和技术的高等学府合作的重要性。
她说:“这确实是个我们进一步发掘农业潜能的方式。高科技农业不只是指搞垂直农场等种植和养殖技术,还包括使用我们的农产品,研发具有更高价值的产品。”
~联合早报~
南洋理工大学生物科学院研究员谢伟昇(右)手上拿着一瓶活性胶原蛋白,源自一张张不起眼的牛蛙皮。他与裕廊牛蛙场负责人阮晓曦已成立起步公司,将这种高质量胶原蛋白投入商业应用。(曾道明摄)
这是本地少数由高等学府与农场合作研发的计划之一,若合资项目成功,有助于为从事传统粮食生产的本地农场,开辟一条往价值链上端转型的发展途径。
牛蛙不仅可成为桌上佳肴,蛙皮内的丰富胶原蛋白也具有广泛用途。南洋理工大学研究人员与裕廊牛蛙场合作成立起步公司,利用一般多被丢弃的蛙皮提取胶原蛋白,用于医疗、研究和护肤等领域。
这是本地少数由高等学府与农场合作研发的计划之一,若合资项目成功,有助于为从事传统粮食生产的本地农场,开辟一条往价值链上端转型的发展途径。
本地唯一的牛蛙场裕廊牛蛙场(JFF)第二代接班人阮晓曦(33岁)说,这项研究对农场而言是一大突破。
“我们这种农业生产属于第一产业(primary industry),但新加坡的牛蛙市场已经成熟,甚至出现饱和状况了,要扩大市场相当困难。我们一直在寻找突破局限的发展方向,而牛蛙皮研究的成果让我们有了一个转向更具价值的高端产业的契机。”
养殖约两万只牛蛙的牛蛙场每天宰杀1200只到1500只牛蛙,除了人们熟悉的田鸡肉和可制作雪蛤的输卵管,皮和其他部分并没有太多利用价值。阮晓曦去年开始推出口感类似薯片的炸蛙皮,不过消耗的蛙皮不多,因此大部分还是投入垃圾堆中。
市场供研究胶原蛋白极贵
南大生物科学院副教授李开洋(43岁)和研究员谢伟昇(33岁)约两年前展开的研究,却意外发现牛蛙皮蕴藏的价值。
谢伟昇接受《联合早报》访问时说,研究最初的目的只是为了寻找生物科学研究所需的胶原蛋白。
他指出,多孔结构的活性(bioactive)胶原蛋白是让细胞生长的“支架”,市面上供研究用途的胶原蛋白大多来自牛、猪和老鼠等动物,但价格非常昂贵,一克胶原蛋白市价高达2000元。若要进行大规模和长期的研究,就必须寻找较便宜的胶原蛋白。
“我们想到尝试从本地农场着手,看有没有适合我们使用的材料,于是就找了牛蛙和多种鱼类的皮进行研究。这个做法的另一个好处是粮食既然能安全食用,从动物身上提取的胶原蛋白也会是安全的。”
蛙皮可提取相当多
优质胶原蛋白且成本便宜
他们发现每片蛙皮可提取相当多的高质量胶原蛋白,加上成本相对便宜,具有扩大规模生产的商业价值。
谢伟昇和李开洋去年初向阮晓曦提出合作建议,并于去年8月与一个海鲜供应商,以及一家现阶段不愿透露身份的跨国企业合资,正式成立“Collagreen Tech”公司,运用南大自家研发的科技提取牛蛙皮中的胶原蛋白,研发高价值产品。
谢伟昇和阮晓曦说,牛蛙场目前已开始售卖加入牛蛙胶原蛋白的驱蚊剂,公司也正尝试申请标新局拨款,将研究成果商业化。由于目前仍处于初始阶段,他们不愿透露具体详情,但表示发展计划包括进军医疗和护肤品等领域。
阮晓曦透露,她曾经探讨过从雪蛤提取胶原蛋白生产护肤品,或出口蛙皮制作的皮包,但这些计划并没有成功,因此当南大研究人员告知牛蛙胶原蛋白的商业潜能时,她非常惊讶和兴奋。开拓发展新方向的过程,令她意识到与具备先进科学知识和技术的高等学府合作的重要性。
她说:“这确实是个我们进一步发掘农业潜能的方式。高科技农业不只是指搞垂直农场等种植和养殖技术,还包括使用我们的农产品,研发具有更高价值的产品。”
~联合早报~
No comments:
Post a Comment